光與影的共舞 - Metin Demiralay 超唯美人像攝影
土耳其攝影師 Metin Demiralay 擁有特別的魔力,能夠在光線的襯托下,輕易拍出極具動感與視覺張力的人體姿態。無論是背光拍攝人像剪影,還是善用影子投射的特殊意象,每張照片都有一種渾然天成的絕妙體驗。
或許是我最近比較沒梗,也可能是 Metin 的作品太難以言喻。反正,看下去就是了,享受這一系列美妙的光影魔術秀吧~
土耳其攝影師 Metin Demiralay 擁有特別的魔力,能夠在光線的襯托下,輕易拍出極具動感與視覺張力的人體姿態。無論是背光拍攝人像剪影,還是善用影子投射的特殊意象,每張照片都有一種渾然天成的絕妙體驗。
或許是我最近比較沒梗,也可能是 Metin 的作品太難以言喻。反正,看下去就是了,享受這一系列美妙的光影魔術秀吧~
Nick Onken 是一位設計師兼商業攝影師,他所拍攝的一系列夏日遊玩照片,擺脫了常見的商業攝影與時尚攝影那種死板板的冷硬模樣,反而充滿陽光、活力以及青春的氣息。
雖然人家是國外的攝影師,但我們臺灣也是亞熱帶國家之一阿,論陽光、論海灘,也是不輸人家的。真期待也能看到臺灣正妹拍出與 Nick 一樣青春活力又唯美的照片阿~~~
圖片來自:mymodernmet.com
自古以來,藝術家們總是喜愛朝極限挑戰,以證明自己過人的才華。所以我們才能常常在博物館中,看見白米書法、毫微藝術、筆尖雕刻、鼻煙壺內畫等等。
喔因此可憐的雞蛋就這樣被拿來當做藝術家把玩的工具啦。上回見到的是可愛的雞蛋搞笑創作,讓我們感覺雞蛋有了生命。但這回的雞蛋雕刻感覺上就是把雞蛋們妝點的漂漂亮亮放在桌上供起來的樣子。好吧,比起孵出來沒幾下就被宰了上餐桌,這些幸運的雞蛋們至少還可以用藝術品的形式存在個幾十年阿,也算不枉此生了(根本都還沒生吧...)
前半部看到的是 Brian Baity 的雞蛋雕刻作品。後半部則有更多藝術家的傑作。
A Girl and her Room 是黎巴嫩女攝影師 Rania Matar 一個為期兩年的專題攝影項目。作為一位母親,在她與女孩們相處的過程中,她看見自己的女兒如何的面對青春期的轉變,也看見他們心中的不安,躁動。因此,讓這位媽媽攝影師興起了這一系列的拍攝計畫。
Rania 走訪了中東與美國等地區,拍攝了許多不同文化背景下,青春期女孩的房間。藉此展現出這些女孩所面對的人生情境、以及生活環境中的文化與衝突。
事實上,房間對許多人來說,是內心世界的縮影。當我們在外面的世界生活時,自然而然會與外在環境漸漸融合。因此,許多人內在的情感,便會在房間裡的私密擺設中展現出來。每位女孩都有足夠的自主權可以決定要如何妝點自己的房間,貼上什麼相片。自然而然的,我們也可以窺見他們心中的世界,以及他們是以什麼樣的眼光看待外在的事物。
前陣子紅極一時的【東京漂浮少女】引起取多人爭相模仿街頭舞空術,不過看多了老套的跳躍攝影,我們來看看另一類變種的台灣之光「仆街少女」吧XD。
幾天前 Facebook 上悄悄出現了一個「仆街少女」的粉絲頁,除了清楚易懂的標題外就什麼都沒有了,交給照片來交代一切,裡面的兩位女主角們分別在台中與台北拍攝了一系列有趣的仆街照片。整個人橫趴在路邊,就像跌了個狗吃屎一般,卻始終一副鎮靜的樣子,頗有與漂浮少女戶別苗頭的意味XD
最特別的是,粉絲頁上的每張相片,都還特地替拍攝當地的景點做了解說,讓大家更瞭解臺灣的美麗阿(那不如來個英文版吧,紅到國外去!)。下面的相片,每張點進去就回連到原始頁面,可以觀看更多留言與景點介紹。
自古以來,人類就很懂得善用四肢,用來採獵、打鬥、發明以及舞蹈。我們擁有極為獨特的身體,能夠隨心所欲的擺出各種美麗動作。自然而然,到了攝影發達的現代世界,人體的優美擺動,就成為攝影師追求的目標之一。
來自倫敦的商業攝影師 Dirk Rees 憑藉著曾經參與電影製作的經驗,精準的捕捉舞者肢體動態的那一瞬間。在這一張張被鏡頭凝結住的照片中,我們看到了力量、看到了優雅、也看到了無以倫比的藝術靈魂!
迪士尼之所以能夠稱霸動畫界那麼久,在於他們擁有優良且嚴謹的傳統。即便在電腦動畫已如此發達的年代,許多動畫師初期培訓時,還是被要求完全不可使用電腦,必須一筆一畫將人物的動作描繪出來。
這篇文章是來自網路上廣泛流傳的迪士尼 12 動畫原則,許多書籍中也都有提到。雖然並不是全世界的動畫都是用如此準則(事實上完全照做就真的看起來有迪士尼味了)。但畢竟是人家數十年累計下來的智慧結晶,就給嚮往動畫之路的各位慢慢咀嚼消化囉~
每隔一段時間,Asika就會定期蒐集一些平時在網路上看到的有趣圖片,當做激發靈感的來源,主要的蒐集方向以有趣、創意、或獨特的內容為主。
每張圖片都帶有原始網址,如果看到喜歡或有趣的,可以點進去看該系列更多的精采圖片。
Rain And Tears 是一首融合了卡農旋律的歌曲,以著名的帕海貝爾D大調卡農中的一部分旋律作為BASS發展出來的歌。雖然是以英文演唱,但1968年在法國甫一推出立即風行了全歐洲,成為非常著名的經典情歌之一。
卡農的特色就是反覆而連綿不絕,尤其帕海貝爾的D大調卡農將這像特色發揮到淋漓盡致。當我們感傷的時候,心情常常是在谷底間徘徊不止,因此卡農的特色使他成為一首非常合適的療癒系曲子。或許這曲子從16世紀完成之後卻在20世紀爆紅,也跟現代人生活壓力太大有關吧。